西藏自治区 拉萨 昌都 山南 日喀则 那曲 阿里 林芝 政府网站
昌都
昌都概况

  一、历史地理

  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市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地级市。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昌都位于东经93°6′—99°2′,北纬28°5′—32°6′之间,东与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的德钦县接壤,西南与林芝市毗邻,西北与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的玉树州交界。总面积为10.983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8.9%。

  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市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二、人口区划

  2019年,昌都总人口79.81万,其中农牧区人口69.11万人,非农牧区人口10.70万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20.96亿元。市政府所在地卡若区国土面积10652平方公里,总人口14.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非农业人口5.8万人。

  昌都市辖江达县、贡觉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察雅县、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和新设立的卡若区。即一个区十个县,包括24个镇,118个乡,市政府驻卡若区。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20.96亿元,同比增长8.3%(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完成91.57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完成100.39亿元,同比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85亿元,同比增长10.4%。

详细>>
历史概况

  宋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至元八年(1271年),朝廷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统一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宣政院下设3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中“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简称“朵甘思宣慰司”,具体负责现今昌都市、四川省甘孜州等藏区的军政事务。当时,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所辖的地方机构有14个,其中在今昌都芒康等地设置亦思马儿甘万户,达鲁花赤1员,万户2员,管辖今昌都市的芒康、贡觉、类乌齐、丁青等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明朝建立之时,重视对全藏的治理,并采取“多封众建,尚用僧徒,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加强对全藏区的控制。为了管理全藏区,明朝在河州设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下辖河州卫、朵甘卫、乌思藏卫。洪武七年(1374年)朵甘卫升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下设2个宣慰司、1个元帅府、4个招讨司、13个万户府、4个千户所。其辖境包括今昌都市。永乐五年(1407年),朵甘行都指挥使司下辖6个招讨司,其中的“磨儿勘招讨司”治所在今昌都市芒康县一带;所设万户府中的“乃竹”万户府治所在今昌都市贡觉县境内;所设千户府中的“纳竹”千户治所在今卡若区拉多乡一带。明朝为了保证康藏驿站的畅通,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又增设“上邛部卫”,命头目掌巴伯为指挥使,其治所在今昌都丁青县。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康熙皇帝派兵进藏。不久“乍丫”、“叉木多”、“擦哇”等三处呼图克图将“所属喇嘛、民人等户口,会造总册投递”,向清军表示“归顺”。清朝通过分封僧俗领主,加强对康区的统治。从康熙年间起,陆续分封昌都的帕巴拉、察雅的罗登西饶、类乌齐的帕曲、八宿的达察济隆等僧俗首领,协助朝廷统治地方。雍正九年(1731年),藏北及昌都一带三十九族归驻藏大臣管理,设章京一员,约束地方。

  清末,赵尔丰在昌都地区的一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并根据“地足以养其民,民足以养其官”的原则奏请建置府、州、县治。宣统二年(1910年)改置察木多理事官,由川滇边务大臣管理。同年,将察木多改为昌都府,乍丫改为察雅县,恩达、八宿合并设为恩达县,类乌齐在西藏未定界前,暂归该县管辖,将桑昂曲改为科麦县,杂瑜改为察隅县,贡觉改为贡县,江卡改为宁静县,均隶属于昌都府。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昌都地区的清军闻讯响应,改组边军,推举顾占文为临时督军,下分三标,任命彭日升、刘赞廷、牛运隆为标统,分别驻扎在昌都、江卡(宁静)及德格。同年,彭日升率军3000人驻守昌都。

  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家,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袁世凯上台,设立了蒙藏事务处,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民国2年(1913年),设川边特别行政区,昌都地区属其管辖。同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昌都置朵麦基巧府,设总管1名总揽昌都地区的军政事务。总管多由噶伦一级官员担任,故昌都总管府也称之为“昌都噶厦”。总管任期一般为4年。其下设有四品僧官“堪穷”1名,四品俗官“仁西”1名,他们分别管理朵麦基巧内部日常事务。下辖“噶仲”秘书长1名,掌理机要文书。“噶雪卓尼”1名,执掌接待贵宾与对外事宜。侍卫官1名,负责总管的安全保卫工作。除此之外,还设有若干名僧俗办事人员。在朵麦基巧之下还有1个叫“颇康”的粮台机构,专司征收全地区粮赋及军官薪饷发放事宜,设四品僧俗粮员各1名负责,任期一般为3年。

  昌都朵麦基巧总管的职责为:对昌都地区的土地、人口进行检查;决定各宗的差税负担;负责征收和发放军饷;任命各关卡的税收人员,以及征收从四川、青海、云南入藏的各种货物的商品税;在西藏地方政府与临近省发生战争时指挥西藏驻昌都的军队,决定各部队的驻守地区和军事调动等。朵麦基巧所辖各宗的“宗本”(相当于县长)由西藏地方政府任命,总管行监督代管权。总之,除与邻省的地界纠纷须请示西藏地方政府外,辖区内的政治、军事等事务,可由总管自行处理。西藏各基巧中昌都总管的权力最大。 

  民国4年(1915年),川边之恩达、乍丫、宁静、武成、贡觉、同普、白玉、德格、 邓科、石渠等县,连同昌都均归彭日升管辖。

  民国6年(1917年)9月,发生第一次康藏纠纷。民国7年(1918年)4月,彭日升与藏军签订停战协定,21日,藏军前队进入昌都。此后“相继为藏人攻陷者,北路有贡县、同普、德格、白玉、邓柯、石渠、瞻化等七县,南路有武城等二县,共陷县十有二……边军势力益孤”。至此昌都地区全境及部分金沙江东岸的康区全由藏军占据。民国21年(1932年)10月,康藏双方签订《康藏岗拖暂行停战协定》,民国22年(1933年)6月,青藏双方签订《青藏和约》,康藏、青藏和议既成,川、青、藏三方得以暂告平安。民国28年(1939年),西康省成立,昌都属其辖地。

  1950年10月19日,昌都武装解放。1951年1月1日,成立地区解委会,受政务院直接领导。1956年9月,昌都地区正式划归自治区筹委会管辖。1959年4月,经国务院发布命令撤销地区解委会,成立昌都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0年1月,昌都专员公署成立。1961年6月,昌都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结束工作。1969年4月,地区专署由地区革委会取代。1978年11月,撤销地区革委会,设立地区行署。

  注: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昌都地区(国函〔2014〕143号),设立地级昌都市。昌都市设立卡若区,以原昌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昌都市卡若区的行政区域,卡若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昌都中路259号。

  截至2014年11月,昌都市辖原昌都地区的江达县、贡觉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察雅县、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和新设立的卡若区。即一个区十个县,包括24个镇,118个乡。

详细>>
行政区划

  县名及县城

  江达的“江”指江普寺,“达”为沟口之意,意为江普寺的沟口。旧译为降达。别称同普、德格江达、西邓柯等。县城所在地江达镇海拔3540米,位于北纬31°33′,东经98°12′。

  建制沿革

  唐代由吐蕃统治,后为德格土司属地。宣统三年(1911年)“改土归流”时,将江达改为同普县,隶属于邓柯府。民国8年(1919年)藏军占领江达后,江达宗的宗本是由驻在该宗的代本兼任,但德格土司家的大头人又兼任宗本头人。

  西邓柯宗属德格土司管理,但也有从拉萨派来的“当枪本”和从昌都“拉章”派来的“曲柯本”参与管理。以拉萨委派的“堪布”权势较大。

  1951年10月,成立江达宗解委会,1954年3月,成立西邓柯宗解委会。1959年5月成立江达县人民政府,同年7月正式下文将江达宗和西邓柯宗合并为江达县。2000年,全县辖2镇、11乡。县府驻江达镇,距拉萨市1359公里,距市所在地昌都城关镇228公里。

  自然地理

  在昌都东北部,位于北纬31°0′至32°6′,东经97°2′至98°9′之间。东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金沙江为界,南与贡觉县相接,西为卡若区,北与青海省玉树县相连。总面积13085平方公里,2000年全县人口68868人。江达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东南部多山,大部分为丘陵地。主要有他念他翁山、芒康山,最高峰海拔5189米。主要河流有金沙江及支流字曲、多曲等。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谷深切。属高原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空气稀薄,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4.5℃,年均降水548.1毫米,年无霜期75天。有铜、铝、铅、锌、金等矿,著名的特大型玉龙铜矿在该县境内。森林面积13.13万公顷,多杉、松等树种。野生动物有獐、鹿、熊、雪鸡等。产黄连、大黄、雪莲花、金银花、虫草等药材。以农业为主,有耕地8.47万亩,主要产青稞、小麦、豌豆等。2000年全县草场面积1244万亩,各类牲畜存栏480794头(只、匹)。

  民俗旅游

  江达县波罗乡古泽一带的雕刻技艺精湛,木雕艺人多,是名副其实的“木刻之乡”。该县格萨尔的遗址和说唱艺人最多,也是德格藏戏流传的主要地方。民间“卓”舞别具一格,男女服饰地方特色鲜明。2000年,县境内有寺庙和宗教活动点68座,其中属于萨迦派的瓦热寺,宁玛派的生达斯佐钦寺最具特色。自然资源中值得一游的有:康区25座神山之首的岗托生钦朗扎山、县附近的果布白宗山、波罗吉荣峡谷、德登化石出土点等。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上珠穆郎玛峰顶的女登山运动健将潘多的祖籍就是江达县。 

详细>>
  • ·贡觉县
  • ·类乌齐县
  • ·丁青县
  • ·察雅县
查看更多

卡若区

卡若区,是西藏自治区昌都下辖的市辖区,位于西藏东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96°07′-97°09′,北纬30°06′-32°30′,地处横...